第(3/3)页 “也不知道给龙清泉的片酬有多少,咱们国家的运动员好多都很可怜。” “酬劳是小,《跑男》那么做,会影响运动员的训练!” “龙清泉才十八岁,今年奥运会就夺得举重冠军,差一点打破世界记录。这么好的苗子,要是被娱乐圈的铜臭毁了,谁负责?” “就是,把奥运冠军当猴耍,国家也不管管。” “闭嘴吧,一帮圣母·婊。要不是《跑男》,你们有几个知道龙清泉的?” “现在在网上大放厥词,你们对龙清泉的了解,还不是因为看了《跑男》?” “影响狗屁训练,你们以为运动员天天训练没有休息时间啊?” “只要节目组给的片酬一视同仁,我就支持奥运冠军上综艺节目。” “要我说,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、奥运冠军才应该是最闪耀的明星!” “比起那些戏子,我情愿龙清泉这样的体育明星赚大钱,至少人家为国争光了!” “我说两句吧。我是退役的田径运动员,也曾在全运会上拿过名次,现在在体校当老师。田径队和举重队里,好多运动员都来自农村,家庭条件不好。只要队里同意,在不影响训练的前提下,上综艺节目赚点钱寄回家里,也没什么……” …… 话题,争议,在网络上自蔓延,这是任何节目都希望具备的绝佳属性。 有了话题和争议,才能带动更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入坑,从而打造出一部高票房的电影,一部高收视率的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。 话题多、争议多的演员,还可能晋升话题女王,从而成为大明星呢!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疯狂。 仅仅一个周末,由《跑男》引的各种话题和争议,网上沸反盈天。 吃瓜群众们自热议、讨论《跑男》,争论《跑男》衍生出的各种话题。 尤其是奥运冠军该不该上综艺节目;参加综艺节目对运动员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;《跑男》邀请龙清泉上节目到底对不对等争议性话题,在奥运年的华夏,让吃瓜群众们操碎了心。 就这样,周末两天,吃瓜群众自炒热了《跑男》,也炒晕了业内老司机。 诸多业内老司机表示完全看不懂。 周日。 晚上九点。 风暴科技netbsp; “喂,麦总,《跑男》的点击量高的过头了,不能再刷了。” “刷什么点击,我没找人刷过。” 晚上八点半。 《跑男》节目组总策划人俞姐来电。 “麦老师,这两天你们在网上炒作《跑男》,怎么不跟我们提前通个气,也好让我们一起配合啊。” “俞姐,我没炒作。” 晚上十一点。 卧室内响起了浏涛的讨饶声。 “你,你今晚怎么,怎么这么兴奋……我,我不行了,真的不行了……抱紧我,抱紧我,哦——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