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老子在戛纳跟外国佬拼死拼活的谈判,想赚老外的钱,这帮汉奸在家里把老子的老底都卖光了! 为什么坚信有汉奸? 麦小余可不相信,凭美国人的脑袋能理解华夏某些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潜规则。 事实上,麦克唐纳现在才出现,的确做足了功课。他找人了解了《致命Id》在国内的尴尬处境,也了解到制片方萌人影视在华夏,只是家成立几年的小公司。 在一等洋人二等官的华夏,他作为福克斯的代表,想了解这些资料不要太轻松。有的是人或者影视公司,为了拉关系上杆子的“借花献佛”。 还好,麦小余“借势”的技能已经满级:“当我决定来戛纳的时候,早已放弃国内市场,所以你打听到的这些信息没什么价值。另外,这些天我一直跟几家行公司接触,商谈的比较愉快……” 之前,他扯福克斯的虎皮,诈唬另外七家中小行公司;现在,他又借那七家中小行公司的名头,忽悠福克斯。 福克斯贵为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之一,行能力惊人,但是那边有七、八家,区区几十万美元投资的电影很容易收回投资,不需要去抱福克斯的大腿。 “我需要时间考虑。” 麦克唐纳走了,麦小余安排晹小星、张小泉、沈菲返回国内,自己留在戛纳继续谈判,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。 谈判这种事儿,谁着急谁就落了下风。 次日,麦克唐纳再度来访,开出新的价码。 福克斯愿意以2o万美元保底分账模式,在美洲地区行影片,鉴于风险因素,他们要得到《致命Id》的改编权作为保障。 谈判有所进展,但是不完美,麦小余坚持用电影票房作为衡量改编权的因素,不同意白送。 第三日,麦克唐纳开出新条件。 可以根据票房决定影片改编权价格,但是他要影片的国际销售代理权而不是行权。 尼玛,真以为华夏电影人都是棒槌? 电影的国际销售代理和行是两种概念。 行商的作用主要是针对特定的行区域及行平台,帮助影片争取到如院线、dVd等特定渠道的行权。 而国际销售代理商的作用贯穿于整个电影项目的每个阶段,他们代理影片,帮助影片尽量争取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行区域的多种行协议。 说白了两者有点像代理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。 如果福克斯拿到国际销售代理权,由他们全权负责影片全球行,届时随便上映匆匆落画,几十万的票房要多难看有多难看,能把改编权价格压的极低! 第四日…… 第五日…… 第六日…… 麦小余每天都在和麦克唐纳的讨价还价中度过,看戏的叶楚心悦诚服的称其为华夏影坛第一奸商。 越往后谈,进展越缓慢,直至之前几家中小行公司觉,他们晾了麦小余多天不见其着急,又听说福克斯来人,终于坐不住了,双边谈判演变为多边会谈。 麦小余终于等到水混的一刻,自动开启他最擅长的“摸鱼”节奏。 分账行,行区域,票房分成比例,公映时间…… 一个星期后,尘埃落定。 《致命Id》海外行的多份口头协议达成一致,其中制片方萌人影视享有15%的海外票房分成,福克斯拿到北美地区行权,改编权根据北美票房决定。 正式签约甩给了刘晓丽。后者接到电话带人飞抵戛纳,同时通过麦英雄的关系,请来多位熟悉相关法律的知名国外律师。完善细节、确定合同没有问题,然后召开小型新闻布会,在国内外媒体……主要是国内媒体的见证下,签下一份份海外行合同。 而一手奠定局面的麦小余,早在刘晓丽抵达戛纳,全面接手谈判工作后,和叶楚飞到美国。并在叶楚的介绍下,联系美国多家大型出版商,商谈《暮光之城·暮色》的出版事宜。 六月底,在国外忙乎了小两个月,取得不俗战绩的麦小余乘飞机飞回燕京。 当他走下飞机,站在祖国领土上的那一刻,他决定先去算账。 在国外折腾小两个月的账,不能再拖了! “喂,曹记,宁世斌现在在什么地方?”(未完待续。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