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44章 武科举-《一品唐侯》
第(2/3)页
“当然是为了给大唐选拔人才啊。”
“那选拔出的是什么人才?”
李治一愣,接着一想,多少有些明白了,道:“考的是治国之道,文学修养,这写人才自然都是治国的人才。”
唐舟道:“文人治国,武将杀敌,如今春试只选拔文人,多是有些偏了,臣的办法很简单,在文科举外,再举办一场武科举,以此选拔可为朝廷所用的武人。”
唐舟已经解释清楚,李治听完一喜,道:“妙哉,妙哉啊,唐爱卿的办法果然妙,好,好,朕立马与英国公商议此事,你也在旁听着,给点意见。”
“喏!”
李治并没有让唐舟参与武科举的事情,或者说不会让他负责这件事情,他只让唐舟在一旁给指点一下,提点意见。
很显然,李治还是不太相信唐舟。
对于这点,虽然让唐舟有点痛心,可还是认了下来,没有办法,人在不同的位置上就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态度,现如今的李治,自然不能跟以前的太子李治相比。
李绩很快来了。
他在听完武科举的事情后,先是一震,紧接着说道:“圣上,此举虽好,恐怕不会被群臣同意啊。”
李绩说出这个,李治眉头微微一凝,但是很快便明白了李绩话里的意思。
大唐的将士多靠军功或者是蒙荫,想当个不错的将领,你要么在战场上拼杀来博取军功,要么就是你家有立了大功之人,如此靠着先辈的功绩,也可以给你一个。
这是在军中升迁的规矩,也最能服人。
如今弄一个武科举,在京城打了几场架赢了,就领兵去打仗了,那些士兵们服他吗?
若是不服,这兵可就不好带了,兵不好带,仗也就不好打了。
对于李绩的考虑,李治多少是有点认同的,或者说他更加认同想要升迁,就一级一级的在战场上拼杀,至于蒙荫,他并不是很喜欢,但唐朝有这个先例在,他也不好破。
李治有点犹豫,然后看了一眼唐舟,唐舟倒是没有想到李绩会说出这话,他犹豫了一下,接着说道:“圣上,英雄不问出处,只要真有本事,不管怎么上去的,都是可以当将军的,当年薛仁贵不也没有在战场上打过仗吗,可不还是被先皇重用?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