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01第1201章大捷-《一品唐侯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条路线,将成为通往蜀中的大门。

    当然,唐舟不可能说修路只是为了方便蜀中百姓的,为了蜀中百姓方便而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,李治可能觉得可以花,但朝中群臣肯定有人不同意。

    蜀中就那样,让他们在那里自生自灭就行了,干嘛修路啊。

    如果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,就唐舟给出的让蜀中百姓方便的理由是不行的,所以唐舟在这些理由外,又着重说了另外一个理由。

    蜀中道路若通,可加强蜀中百姓与外界的交流,而蜀中再无地势优势可言,再有贼人想隐匿此中,难矣。

    蜀中若是没有了屏障,叛军自然也就不会想要躲进蜀中来了,更不可能有柳白那种在蜀中称王的念头,唐军随随便便就能够进入蜀中的话,你如何称王?

    奏折送到了京城,事情的确如唐舟猜想的那般,只是方便百姓的话,李治以及朝中一些官员同意,但是另外一些官员就觉得有点不值当,既然有栈道可以走,又何必修路,那样花费的人力物力实在是太多了,不过当唐舟另外的理由说出来后,这些人反对的意见就少了许多。

    再加上又有人提出此举利在千秋,也就更没有什么人反对了。

    李治见无人反对,很快就给唐舟回了诏令,让唐舟与工部的人商量怎么开辟这么一条道路,如果这条道路开辟好后,与丝绸之路相比又如何?

    丝绸之路很有名,为了得到丝绸之路,李世民在位的时候不惜为此动了好几场战争,这些战争的投入很大,但不得不说,丝绸之路的开通,对于大唐的好处是利在千秋的。

    也许一时无法显现出来,当若是几十年后,这条丝绸之路还在用,甚至几百年后这条丝绸之路还在用,那就不会有人说动的那几场战争不值了。

    直通蜀中的这条道路亦是如此,刚开始的确投入的人力物力有点多,给人一种不值的感觉,但如果后世的人还在走这条路的话,那么大家就会感激李治这个时候的决定了。

    所以唐舟在给李治的回话中说了这么一句话:此举与开通丝绸之路不相上下。

    这句话出,给了李治很大的决心,如果此路通与丝绸之路的功效不相上下,那他也算是在朝着自己父皇功绩的目标上又进了一步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