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一众熊孩子心中想到:这个外国老师太厉害了,我将来要是能有这么厉害就好了。 至于沈梦薇。整个人都呆了,好像一根木头似的盯着帕格尼尼。 还有二十里之外的沈梦怡嘴巴张得已经可以吞下鸡蛋了,他之所以会选择d大调波兰圆舞曲除了这首曲目能够很好的测试出老师的水平之外,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,这首曲目她比较熟悉。 目瞪口呆了。沈梦怡真的是目瞪口呆了,口中还喃喃自语:“这还叫对d大调波兰圆舞曲不太熟悉?” 将手机的声音开到最大,一方面是因为熊孩子们没有声了,刺耳的杂音没有了,另一方面沈梦怡想仔细的听听看。 无论其他人反应如何,帕格尼尼的演奏依旧在继续,同时曲目也进入b部分,由b小调开始,一开头就是两段重复的乐段,具体61-71为第一乐段。71-88为第二乐段,后者为前者的变化再现。 辉煌!华丽! 从88小节弱拍处的休止第一个音的十六分音开始,经两个小节的变化摸进,帕格尼尼此时头上仿佛顶了光环,双手犹如翅膀,但又不是翅膀,盖因太灵巧了。 其实沈梦怡这个“考题”出的也是真有意思,要知道维尼亚夫斯基和李斯特一样,一生的目标就是帕格尼尼。 现在让帕格尼尼本身来完成这首曲子,真是……找不出词语来形容。 摸进手法、半分解和弦、音阶式上下行、离调和弦……帕格尼尼各种技巧完美的展现了出来。由g-#g,由f-p,b-降,由f-p三个排比句,沙龙式的完美再现波兰舞曲的主题。 但这次造成的主题。与第一主题迥然不同的,平静而又灰暗,就仿佛行走在充满雾霾的伦敦,异域风情却在顽皮中又有些许压抑。 帕格尼尼是少见能够在拥有华丽技巧的同时,还摄入感情的小提琴家。 甚至于说帕格尼尼就是一个奇葩的矛盾体,在他落魄后修身养性的三年。按理说应当是大彻大悟,返璞归真才对,但帕格尼尼完全没有,融合了吉他,并且学成了与长笛类似的泛音、双音。 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,炫技华丽到掉渣,但很难想象,拥有如此技艺的小提琴家,每次在弹奏的时候却平心静气,能够沉浸在音乐本身之中,而并非音乐技巧。 第(2/3)页